肆客足球

图片
首页/ 产业发展 / 新兴产业 / 正文

【资讯】氢风起,会是一次颠覆吗?

来源:肆客足球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:2022-01-27 10:44

续航稳定,低温启动,快速充能……这些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优点,妥妥地戳在了现在新能源车的使用痛点上。

明年北京冬奥会期间,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将投入700余辆氢燃料大巴车提供出行保障。这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大显身手的舞台,同时也释放出一个信号:氢燃料电池车的春天已加速到来。今年,“氢”这一关键词是有史以来最热的!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掘金千亿级产业,一边是画起了经济新动能的“大饼”,另一边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加速上路,大有遍地开花之势。


氢,不再是实验室里的新能源路线,而是多个行业参与的能源变革,国家顶层设计坚定选择的“良方”。氢风已起,会给行业带来一次颠覆性冲击吗?

抢先机,抢布局

目前,全国氢能产业第一大省广东的相关产值已超百亿元,然而这百亿元规模仅仅是氢能产业的冰山一角。

深圳市规划2025年氢能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,对比北京2023年前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,上海2023年形成产出规模约1000亿元,这一数字被业内人士评价为“务实甚至过于保守”。

绿色、高效,氢被誉为“21世纪的清洁能源”。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,到2025年,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;到2050年,氢能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将超过10%,产业链年产值将达到12万亿元,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。

如果说“双碳”目标为氢能产业吹来“东风”,那么氢本身具有的产业价值,则进一步提升顶层设计的上限——现阶段起于汽车、起于交通,长远来看,上中下游庞大产业链蕴含着宝藏空间;从各行业需求来看,如钢铁冶金和玻璃制造等能耗、碳排大户都在渴望替代能源,氢,是颠覆能源结构的种子选手!

据不完全统计,全国有30个省份、150多个城市在其“十四五”规划中提及氢能发展,有50多个城市出台了地方氢能产业发展专项规划,根据各省区市规划目标,到2025年全国将建成加氢站超过1000座,推广氢燃料车超过54000辆。

搞技术,降成本

一辆氢燃料电池汽车造价动辄一两百万元,“消化”1个亿的财政资金对应整车不到200台。对于产业链中规模不大的企业而言,这样的订单量只能维持经营,还谈什么做大做强?谈什么研发投入、技术迭代呢?

要造车,要拉动上下游一起干,就必须把成本降下来!

50kW的电堆,曾经成本高达150万元,如今,新源动力的第四代电堆成本压缩到了50万元,这其中是多个环节的抠细节、求突破。

以燃料电池中的催化剂为例,它的主要成分是铂,与人们喜爱的白金首饰是同一种物质。5年前,新源动力生产一台100kW的燃料电池需要用到100多克铂金,而技术攻关突破之后,铂金用量减少到了25克,催化剂成本从4万元降到1万元。

其实,说到成本造价这一困境,今年爆火的新能源车再有话语权不过了。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毛宗强指出:“锂离子电池从2015年到2020年,五年期间成本降低了75%,这个过程我相信会在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重现出来。”

在国内,光是谈到燃料电池电推,国鸿氢能、重塑股份、捷氢科技、新源动力、上燃动力……一大批具有自研能力、开发成熟产品的企业已经冒头。曾经被国外“垄断”生产的质子交换膜、空压机等核心零部件,也成功实现国产化技术突破与批量生产,随着第二代第三代产品的出现,成本还将进一步下降。

现在,氢能产业已经是万众瞩目的大赛场,这当中既有来自锂电池、能源行业等领域的转型者,还有清华、北理工等高校技术团队与企业通力合作,更是迎来了上汽集团、广汽集团、长城汽车等整车企业的加入。

曾经,我国氢的产业化布局几近空白,但是现在,不管是产业基础,还是技术储备,都具备了全球竞争的实力。加速核心技术突破,促产业化进程已经是业内共同的目标。

万亿规模,爆发在即

社区热电联供?零碳物流运输?潜艇?

如果你觉得这些离你还有点遥远,那么,你可以来到广州黄埔区,预约体验一下氢燃料电池网约车。或者,到佛山、云浮、上海、北京、重庆、青岛、嘉兴多地搭乘一下已经开通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线路。司机师傅会告诉你,开起来和纯电公交车没啥区别,加氢还比充电快得多。

最近一年,鸿基创能产值从2000多万元增长到2.7亿元,以前500片的膜电极订单,现在都是几千上万起。

人与人的悲喜不一定相同,但是鸿基创能和国鸿氢能却有着共同的快乐——身为行业中的零部件龙头,曾经的市占率第一没有下半年订单猛增来得香,毕竟未来一年的发展速度可能抵得上过去十年。

无论是各省、各地市的政策、项目规划,还是身在局中的企业订单趋势,都表明氢车即将实现大范围的上路应用。在深圳,最新出炉的规划中,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的应用细化到车辆、船舶、无人机上。

今年4月,雄川氢能中标广州500辆氢燃料电池泥头车采购及租赁项目,这是全球首批、规模最大。但500辆的订单已经不是独树一帜的个案了,北京冬奥会就将投入上千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服务赛事。未来三年内,黄埔区、广州开发区将继续投入运营3000辆氢燃料电池泥头车。

氢燃料电池环卫车、物流车、翼展车……商用、重载领域是行业实践探索和国家政策引导的共同发力点,与此同时,乘用车这块大蛋糕也要准备拿起来。12月22日,现代汽车首款符合中国法规的氢燃料电池乘用车NEXO收获订单,其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专用工厂也在建设中。跨国企业的加入,既是搅局者,也是并肩同行的好伙伴,这番手笔也印证了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即将迎来真正的大爆发。

伴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张,各路“选手”积极入局,汽车、轮船、无人机、轨道交通、港口、供热、化工、发电及备用电源等全场景应用领域正在展开竞速赛。